科学:多样的栖息地
为深化生态教育理念,提升科学课堂教学实效,2025年3月14日下午,古贲小学全体常识课教师走进六年级科学课堂,观摩邓忠庆老师执教的《多样的栖息地》一课,并围绕课堂实践展开专题研讨。
邓忠庆老师以一段湿地生态实景视频导入新课,引导学生观察丹顶鹤、麋鹿等本土物种的栖息环境,引发学生对“生物与环境依存关系”的思考。课堂上,邓老师巧妙结合实验探究与数字化教学:学生分组模拟湿地、森林等不同栖息地的生态特征,利用平板电脑实时上传实验数据,对比分析生物多样性与环境要素的关联。在“为濒危物种设计理想家园”的实践环节,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绘制、模型搭建等形式展开合作,课堂氛围活跃,体现了“做中学”的科学教育理念。
课后,与会教师围绕教学环节展开热烈讨论:贲小波老师认为“实验数据可视化设计提升了课堂效率”;秦兴兰老师建议“增加栖息地破坏与修复的对比案例,深化学生辩证思维”。邓忠庆老师结合备课思路回应:“课程设计注重从地域特色出发,未来计划带学生走进古小亲土园开展实地研学,让生态教育扎根生活。”
此次教研是古贲小学“亲土生态校本课程”的系列活动之一。学校计划以《多样的栖息地》为范例,推动常识课组开发“亲土探秘”“生物多样性保护”等主题课程,通过跨学科整合、项目化学习等方式,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教育品牌。
用户登录